锅炉作为特种设备,其内部检修、清洁等作业属于典型的高风险有限空间作业。为确保作业人员生命安全,避免窒息、中毒、机械伤害等事故发生,需严格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规范:
一、作业前准备
1.危险辨识与许可审批
作业前需由安全管理人员对锅炉内部进行危险源辨识,重点排查缺氧环境、有毒有害气体(CO、H2S等)、高温残留、机械伤害等风险点。严格执行作业许可证制度,经安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作业。
2.环境检测与通风置换
使用四合一气体检测仪连续监测氧气浓度(应保持19.5%-23.5%)、可燃气体浓度(<10%LEL)、有毒气体含量。采用强制通风设备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全面换气,禁止使用纯氧通风。
二、作业防护要求
1.个体防护装备
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五点式双钩安全带(含救生绳)、正压式空气呼吸器(备用气瓶压力≥25MPa)、防静电工作服及安全帽。携带防爆照明工具和便携式报警仪。
2.人员配置与监护
实施"双人作业"制度,作业组至少包含1名监护员。监护人员应持有急救证书,全程保持有效沟通,每15分钟确认作业人员状态。
三、作业过程控制
1.能量隔离措施
切断锅炉动力电源并上锁挂牌,关闭所有介质阀门并加装盲板。对转动部件实施机械制动,系统压力需归零并泄压。
2.动态环境监测
作业中持续进行气体检测,当氧气浓度波动超过1%或出现有毒气体应立即撤离。高温环境(≥40℃)需控制单次作业时间不超过20分钟。
四、应急管理
1.救援三脚架系统
作业口应架设专业救援三脚架,配备速差自控器。救生绳承载力不低于2000kg,锚固点需经结构工程师确认。
2.应急响应机制
制定专项应急预案,现场配置正压送风系统、消防器材和急救箱。每季度开展受限空间救援演练,确保3分钟内启动应急响应。
五、特殊注意事项
1.禁止使用明火照明及非防爆电动工具
2.防止工具坠落,设置防坠网
3.夏季作业需防范热射病,配备降温背心
4.作业后清点工具,防止遗留
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循"先通风、再检测、后作业"的铁律。通过科学的风险管控、规范的作业流程和完善的应急准备,才能有效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。建议企业定期组织专项培训,强化人员安全意识和实操技能。